什麼是硼中子捕獲治療(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; BNCT)?
硼中子捕獲治療(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; BNCT)對於國際放射腫瘤研究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領域, 有別於傳統光子放射治療或近日流行的粒子治療觀念技術(質子, 碳離子等)是透過人工操作方式去對位腫瘤, 來提供腫瘤的照射治療的精準度, 硼中子捕獲治療則是利用提供腫瘤攝取一種含硼10的藥物(自然界硼原子的主要組態是硼11, 但硼10是不具放射線的同位素), 然後給予腫瘤照射熱中子, 此等熱中子的照射會誘發硼10藥物的分裂反應, 產生兩個高腫瘤破壞生物效應的粒子(α粒子及反跳鋰核), 這兩個高腫瘤破壞效應的粒子不但生物效應極佳, 更優勢的是其破壞影響的範圍僅5-10μm, 只侷限在一個腫瘤細胞的範圍內, 是一個兼具低正常組織副作用, 高腫瘤破壞效果的優勢放射治療, 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學者更給其”標靶性粒子放射治療”的定義名稱。
BNCT的簡史
-
1932年 英國原子物理學家查兌克(James Chadwick) 發現中子
-
1935年 Taylor、Burcham證明中子撞擊硼10將引起蛻變反應,釋放α射線和γ射線。
-
1936年 Locher發表由於硼捕獲中子後產生具有高生物破壞能力之輻射性粒子,可將該原理運用於腫瘤醫學治療上。
-
1951年 全世界第一個硼中子捕獲治療的人體臨床試驗在美國麻省總醫院(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)展開, 當時的計畫主持人是神經外科醫師 Sweet,但由于引起嚴重的副作用,治療結果不夠理想。
-
1968年 以來,日本硼中子捕獲治療之父畠中 坦教授 (Hiroshi Hatanaka;神經外科醫師)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研究團隊學習該等治療觀念,返回日本後一直堅持致力於硼中子捕獲治療的臨床研究,治療64例腦膠母細胞瘤的生存率比傳統的手術、放療和化療要高,再度刺激了NCT的復興。
-
1984年 成立了NCT國際協作組織,其目的是加強國際間合作研究,共同計劃以促進其發展。